馬上注冊,結交更多鄖西好友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cunliwa 于 2021-6-18 17:05 編輯
近日,省委組織部印發《關于開展省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省選擇一批紅色資源豐富的村,開展推動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工作。鄖西縣關防鄉二天門村在列。
![]()
村情簡介 關防鄉二天門村 鄖西縣關防鄉二天門村地處秦嶺余脈,位于關防鄉西北部約15公里,是鄂豫陜省委、鄂豫陜蘇維埃政府、紅二十五軍軍部、陜南游擊總司令部、六路游擊師司令部所在地,二道巖下的二天門街因紅二十五軍曾在此開展紅色革命長達三年之久而成為“紅軍街”聞名于世。
![]()
這里曾經歷過紅軍時代、中原突圍、解放戰爭等三大時期。它是紅軍時代陜南蘇維埃運動的策源地;是中原突圍成功后,中共“鎮鄖山”工委組建的一個“隱蔽”的鄉級民主政府的典范,堅持十四個月,迎來解放大軍南下;是三年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鎮安縣委組建的第二區委、區政府所在地。
近年來,關防鄉二天門村積極轉變觀念,把紅色基因傳承在黨員干部群眾中,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的優勢資源,把紅色文化融入綠色產業,擺脫了昔日貧困落后的面貌,群眾滿意度、幸福感穩步提升。
![]()
黨建引領聚民心、促治理。村“兩委”緊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計,堅持以黨建引領,抓牢黨史學習教育,抓實鄉風文明教育。不定期邀請退休老干部宣講紅軍革命奮斗史,激發村民愛國熱情;開展“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群眾教育及鄉風文明評比活動,邀請先進黨員群眾模范現身講述自身歷程,用身邊的典型教育身邊人,用身邊的故事教育身邊人;聘請律師進村開展法律知識、家風、家訓、家教培訓學習,引導村民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易地搬遷遠深山、促發展。為了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016年初,二天門村依托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啟動易地搬遷安置房建設。解決了建房問題,如何讓群眾搬得出,又成為下一個難題。為此,干部遍訪搬遷戶,從消除群眾思想顧慮入手,在安置房周邊新建水窖、雜物間、共享欄圈、紅白理理房、路燈等,解決了搬遷戶基本需求。最終,二天門老街、一組賈家院、七組上下溝等8個安置點125戶搬遷戶如愿圓了樓房夢。而后,二天門村持續致力于易遷安置點的后續幫扶管理,引導搬遷戶就近就業,幫助實現“能致富”的目標。
![]()
綠色產業變花樣、促增收。二天門村是典型是農業村,自古以來有“四多一少”(糧食多、豬肉多、甘庶酒多、自己消費的多,市場銷售少)說法。為了變劣勢為優勢,而天門村探索了“長抓花椒短抓煙,掃帚甘庶種滿園,戶戶都把藥材種,傳統養殖要翻翻”發展格局。先后成立烤煙、中藥材、香菇等3個專業合作社,全村共發展烤煙400畝、中藥材種300余畝、花椒400畝、鐵掃帚300畝、甘庶200畝,新建楚留香加工車間1個,加工作坊6個。短平快產業與長效產業相結合、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相融合,讓二天門村實現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年人平增收在3000元以上,同時帶動了400多名貧困戶實現了居家就業。
鄉村振興的藍圖已經繪就,二天門村將搶抓“省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機遇,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文化弘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努力建設成為紅色示范村、特色產業村、生態宜居村、和諧文明村。
|